《医略十三篇》,乃京口蒋君宝素手著。阴亏于前,阳损于后,阴阳相失,子午不交,卒然昏愦无知,口开不合,涎流不止,神败于心,精败于肾,在经之气脱于阳明,在脏之气脱于太阴,脱绝已著,虽司命不可为也。
只要小儿不偏于寒、热两字,即不可妄施药品,以种病根。因白通汤虽能宣通上下之阳,但必须加猪胆汁或童便乃能入阴,故为之处方如下:附片30克干姜20克葱白30克童便引。
仲景列蛔虫于厥阴,虽道一个虫字,隐隐将天地化生万物机关,露其圭角也。昧者若作风治,更发散以耗其中气,中气立衰,命即不永。
切勿惑于小儿穉阳之体,原无伤寒之说,不知小儿气轻力薄,正易伤寒也。知其一元之发泄,治法终不出回阳、纳气、封髓、潜阳诸方。
治湿温者,当以伏邪为主,参以治湿之意,如清解法中,佐以温通之品,归于伏邪门。 苟有胎中受热者,小儿必面赤、唇红,气粗、口热,以苦甘一二味投之便了。
查阴虚发痒,外形手、足心肉必干枯,起粗白皮。所谓邪脉者,其脉不必深求,但见软数虚弦不静者是也。